蘭庭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1109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104教育會考分析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表於 2015-10-4 08:44:17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會考社會自然進步多 考生掌握題型

發稿時間:2015/06/05 11:17 最新更新:2015/06/05 11:17
(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5日電)104年國中教育會考統計數據公布,社會、自然2科學生整體表現,比去年進步許多,心測中心推測,這兩科著重「知識內容」,會考進入第二年,考生較能掌握題型。
會考採「標準參照」,即預先設定好精熟、基礎的門檻,各等級每年人數會變動,並可做跨年比較。今年考生表現最差的仍是英語、數學2科,英語有33.20%的人「待加強」,數學則是33.22%。
今年考生比較有長進的是社會科,待加強比率從去年的19.95%下降至14.77%。自然科待加強也從25.25%下降至22.81%。
台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,今年社會、自然科待加強人數明顯減少,初步推估原因,這兩科較著重知識內容,可以透過練習進步。而國、英、數3科則是「能力取向」,必須從小培養。
曾芬蘭說,國中教育會考已進入第二年,考生可以參考首屆的題目,推測原本在基礎門檻邊緣的學生,可以藉由掌握題型,成功從待加強跨進基礎的等級。
曾芬蘭表示,今年會考各科答對76%至88%題目,可達精熟門檻,答對35%至42%題目,可達基礎門檻。寫作測驗部分,接近85%的考生都能拿到4級分以上(最高6級分),呈現穩定的狀況。1040605
今年國中會考社會考題有討論少子化,高齡化,頂客族等,不生小孩只養寵物的人多,還有討論釣魚台主權範圍,溫室效應造成冰河融化,以及瘧疾的原因與造成後果等,地理部分有以緯度判斷天氣等,公民部分有出現關於行政法等法律題型,機會成本比較效益等。(本段引述媒體報導)
圖表題非常多佔34題過半,地理、歷史、公民都要利用圖表判斷觀念,需要思考,如果只是死背課本,沒有融會貫通,作答有困難。
個人就10年的教學經驗,分析本次會考社會科各科題數如下:(題號)
(一)歷史:21
台史:6題(6,7,22,38,49,56
中史:9題(9,10,21,23,25,37,52,62,63>>>題目多但都不難!
世史:6題(8,24,36,39,45,55
(二)地理:20
地理導論及台地:8題(1,2,3,16,17,31,57,59
中地:4題(19,32,50,54
世地:8題(4,5,18,20,33,34,35,58
(三)公民:22
1-2冊:2題(11,44
政治:6題(26,27,40,46,53,61
法律:7題(13,14,15,28,41,48,60
經濟:6題(12,29,42,43,47,51
全球化及媒體:1題(30
(三)圖表:
34題佔過半,圖26題(圖編號1~25+59題)+6
國際時事:3 4-新加坡 / 51-巴西 / 61-美國種族糾紛)
較易錯題目:7題(16,23,30,34,35,50,57>>>幾乎都在地理科!
16題是台灣海岸的新出題方式,很有創意,但若程度中等的孩子可能不易答對。
23題是歷史、公民相關的考題,題目敘述有一本字典要修正,字典敘述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,要判斷是戒嚴時期、八年抗戰、聯俄容共那個時期會提出修正的要求,命題很靈活。
30題是考到一般學生最易忽略的媒體接近使用權。
34題是一個北緯30度的圖表,要選擇這是和人口、森林、雨量、GDP哪一項有關,也是新出現的考題。
35題將德國的人口變化請學生判斷,因為一般孩子都以為老人多寡跟死亡率絕對相關,很容易因此被選到慢性病的答案,但其實答案是在講東歐人口往西歐的移動。
50題考到冷門的中國區域地理的河西走廊,一般國中生對國中區域地理觀念非常差,若又沒特別花時間去唸,恐怕這題很難拿到分。
特別是57題,考到穿越地心的概念,一般國中沒有教到,這曾在93年大學指考第23-24題出現過。
(四)落點粗估
103年教育會考相比,學生最怕的中國史於本次會考有9題(去年7題) ,但所幸大都不難!其他題目分配跟去年差不多,非常均勻,不像雙北市第四模擬考的分配比例不均,要拿A約計錯10+-1題,雙北市要拿量尺滿分10分約計錯2-3題,去年的災情是在志願序及作文,今年的災情據各界預測會在英聽及數學非選,特別是數學非選比重過重,在雙北市各科量尺X4的情況下,一題非選題的分數比重就超過作文一篇!
希望相關單位在未來能再考量研擬對策,將爭議降到最低。
原文網址: 104年國中教育會考社會科題目分析 | ETtoday論壇新聞 | ETtoday 新聞雲 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50518/507929.htm#ixzz3kj01zzn7
Follow us: @ETtodaynet on Twitter | ETtodayon Facebook
「有效教學和補救教學,大數據可以幫上忙。」前宜蘭縣教育處長吳清鏞在擔任宜蘭高中和羅東高中校長任內,每年都會花一科500元的代價,請大考中心提供每個學生學測和指考每科作答情況,進行分析後找出老師教學的盲點,並翻新化學實驗設備,這兩所高中後來升學表現愈來愈好。
吳清鏞指出,國中基測辦了十幾年,累積了長期資料庫,卻無法回饋到國中老師教學的改善,「真的很荒謬」。
宜蘭高中分析了每個學生在學測和指考答題狀況,找出老師教學的盲點,例如,地理老師發現某些題目學生答題錯誤率偏高,檢討之下,原來那幾個單元都在趕課,馬上調整教學進度。
從學生化學科答題表現發現,學生在化學實驗題的表現較弱,吳清鏞找來化學科教師群討論,為何學生會卡在實驗題,發現是因為學校實驗設備老舊,學生做的研究數據不夠精確,後來他去跟政府申請200多萬經費,翻新學校的化學實驗室。
吳清鏞之前當羅東高中校長時,也善用大考中心的大數據進行分析,發現高二物理直線運動的答錯率很高,因為物理科這個單元和數學微分概念有關,學生要到高三,數學才會學到微分,造成高二物理課,上到直線運動時像鴨子聽雷。於是,他在高一升高二暑假,設計8小時微分課程,問題就迎刃而解。
吳清鏞指出,基測和會考都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資料庫,他當宜蘭縣教育處長任內,曾多次跟台師大心測中心申請宜蘭縣全縣國中生各科答題狀況,但心測中心都說,要教育部點頭才能提供。
據了解,教育部不肯公布國中基測各縣市、各校及城鄉差異的數據,是怕地方政府被民意代表拿來當質詢議題。
去年國中基測轉型為國中會考,不再是升學工具,改為國中生「學力監控」之用。教育部有提供各縣市考生各科成績數據,但只給各校每題答對的百分比,看不到班級學生的學習差異,吳清鏞形容,「又是全校吃大鍋飯」,他認為應該提供每個學生每題作答結果,才能找出老師的教學盲點,幫助老師改善教學方法。
一年10幾億補救教學 2大盲點「做到掛」
為縮短城鄉差距,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,二十年來花了三百多億元,「幾乎都無效。」專研教育經費及偏鄉教育的台師大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指出,從國中基測成績反映,學習落差問題不但沒改善,還繼續擴大,問題出在錢沒花在刀口上。
加上,許添明說,台灣社會都在關心升學制度和明星學校,如果不把每個弱勢孩子的基本能力帶上來,絕對無法支撐國家未來二十年的經濟發展,「這不只是選項,而是唯一出路。」
搶救學習弱勢,教育部一年投注十幾億做補救教學,「兩個大盲點,讓補救教學『掛了』!」許添明這樣形容,老師白天講七小時「外星文」,放學後再講四小時「外星文」,是第一個盲點;白天老師講得很累,放學後不想教,就找沒經驗的大學生來教,是第二個盲點。
他認為,偏鄉孩子的希望在老師,老師白天七小時上課內容,要講得讓學生聽得懂,但是目前師培制度都用同一個模子在培訓師資,對偏鄉老師的訓練不夠,特別是做差異化補救教學的能力不足。
「基本學力是偏鄉教育的命根子,命根子保住了,才能談創新。」許添明引用麥肯錫顧問公司做的兩份教育研究指出,芬蘭等國家確保教育品質做了三件事,第一選最好的老師;第二讓好的老師發揮潛力;第三,當孩子學習落後時立即補救。
許添明直指,真正有效的補救教學,必須在孩子開始落後時,就要「即刻救援」,而每個學生不會的地方不一樣,「一對一的補救教學最有效,愈早補救效果愈好」,芬蘭國小低年級即採一對一的補救教學,確保每位學童的學習品質;英國教育部也證實,在小學畢業前消除分數差距,是弱勢補救最有效的方式,等到國中再補救,學習落差就很難挽回。
英美等國家的都會區的教育成就通常較低,然而倫敦地區學生的表現卻優於全國標準,稱為「倫敦效應」(London effect);許添明指出,「Londoneffect」只有一個祕密,就是學生在小學畢業時,基本學力都拉到一定的水準,而不是等國中以後再補救。
麥肯錫第二份教育報告則顯示,不同成績階段的學生,教育的目標和做法不一樣,對成績弱勢孩子,只要提升基本學力,他就有能力進到下一個階段。
如何提升偏鄉師資水準,許添明建議兩種做法,一是提升偏鄉老師和校長的績效獎金,孩子基本學力有進步,就給予獎勵;另外,建立輪調制度,讓五十歲老師有機會到偏鄉服務,不要只是退休當志工,而是以正式教師身分到偏鄉至少奉獻三至五年,對偏鄉教育是一大福祉。
然而,只提升師資,最多只得五十分;許添明一份SSCI研究發現,家庭和學校扮演同樣重要的角色,弱勢家庭如果有個角落給孩子一張書桌、一盞燈,讓他們能專心讀書,花不了多少錢,但可以克服原生家庭的限制。
許添明說,對弱勢家庭的協助,學校沒能力做、但一定要做,可以引進民間力量來協助。芬蘭的教育奇蹟,就是用整個國家的力量來教育孩子。
台灣前後段學生落差 世界第一
2015-06-16 00:21:52 聯合報 記者王彩鸝/採訪
教育是社會向上流動的希望之鑰,這是普世認同的價值。但國內外的研究卻一致指出,台灣前後段學生的差距全世界第一,學習落後學生比率也高於全球平均值,更令人憂心的是,學習落差跟貧富落差有關,愈窮的孩子,學習表現愈低落。
世界經濟暨合作組織(OECD)2012年的PISA(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劃)評比結果顯示,台灣十五歲學生數學素養有高表現,但前後段學生的學習落差世界第一,相差301分、相當於七個年級的差距。
活生生的案例,某個偏鄉高中一年級學生要接受數學科補救教學,前測成績竟然只有國小四年級程度,補救教學必須從小五為起始點,如果直接教高一數學,像鴨子聽雷。
今年國中會考成績結果,九年級學生在國、英、數三個基本學科「待加強」比率,分別為17.98%33.2%33.22%,與去年首次舉辦的會考成績相差不多,意思是,台灣學生在接受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,每三個學生就有一個英語和數學未達基本能力,情況比十八年前嚴重兩倍。
今年二月教育部做的補救教學評量結果顯示,小二學生答題用猜的比率是5%,九年級學生猜題比率38%;接受補救教學之後,小二生不合格率23%,九年級不合格率高達90%,呈現隨著年級增加,補救教學竟然是愈補洞愈大。
城鄉差距問題也在逐年惡化,台師大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以PISA成績資料庫,進行台灣國中生偏遠與非偏遠地區學業落差研究發現,台灣城鄉的學業差距2006年是OECD國家的2.6倍;2009年擴大為OECD國家的5倍。
讓人憂心的是,學習落差跟貧富落差有高度相關。把家庭經濟狀況分四等級,台灣最窮的孩子PISA平均得分497分,最有錢的得分626分,兩者相差128分,跟亞洲其他競爭性國家相比,台灣差距最大。
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曾世杰指出,2006年國中基測全國平均值150分,台東平均值只有114分、57%的人不到一百分,也就是學了九年沒學到什麼。另一份調查發現,台東後16%小六生的識字量,不如全國小二生的平均值;到了九年級,後16%孩子平均識字量,比全國小三平均值還不如,嚴重地落後。
根據歐盟估算,十五歲這一年齡層的學生PISA平均成績每增加25分,他們這輩子可增加歐盟GDP 115兆美元。把每個孩子帶上來,是國家最大的財富。
曾世杰說,教育不足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是,國民所得減少、稅收減少、社會福利支出增加、犯罪增加、健康較差、政治參與減少、社會階層間流動緩慢,「結果是一代一代複製貧窮。」
清大物理系教授王道維指出,台灣未來不可避免的四大困境是人口、社會、 自然、糧食。人口問題是少子化和世代對立,社會問題是貧富差距和教育問題;按目前出生人口來換算,40年之後,每一位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,需要兩位年輕人養,如果現在沒有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,將會是嚴重的「國安危機」。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蘭庭論壇

GMT+8, 2024-11-23 22:57 , Processed in 0.068522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